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一缕茉莉香,文化传古今 ——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赴福州实践队探索茉莉花茶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25-07-09 18:33 来源:中教网  吴淳淳 林诗颖 林泓茹   阅读 1.8万
588
分享

中教网79日讯(通讯员 吴淳淳 林诗颖 林泓茹)近日,为深入了解福州茉莉花茶文化发展,探究“老字号”传承的创新路径,促进茉莉花茶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助力茉莉花茶品牌价值提升,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寻迹茉韵芳华,赓续中华文脉”实践队,踏上探寻茉莉花茶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实践之路。

八闽育茉韵芳华,花茶书产业篇章

实践队走进福州市春伦茉莉花文化创意产业园,深入了解推动茉莉花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使其成为“有温度、可消费”的中国文化代表。福州茉莉花美学馆与福州茉莉花文化体验馆的建设和运营,让实践队感受茉莉花的自然美与技艺美。茉莉花这一形象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创产品设计,让茉莉之美具象化。探索茉莉花传统产业模式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在讲好茉莉花产业故事的同时,向大众宣传中华茉莉花茶文化。

图为 实践队于茉莉花美学馆观摩产业发展与文创产品设计

探源双脉承文粹,缅史同心溯海潮

以“非遗民俗与两岸认同”为切入点于临水夫人故居展开调研。实践队员们通过陈靖姑生平展了解"斩蛇救民"传说中蕴含的民间智慧,了解"请花"等习俗如何从民间活动发展为两岸非遗交流项目。实践队走访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通过馆内珍贵史料与现代数字化展示感悟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以茉莉花为文化纽带,将其与陈靖姑的慈爱精神、革命先烈的赤诚丹心相结合,展现两岸文化血脉相连的深刻内涵。

图为 实践队认真观看临时夫人故居陈靖姑生平展

图为 实践队于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留言栏处留言盖章

九窨茉韵凝匠心,坊巷茶语话古今

实践队于福建省福州茶厂,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深入了解茉莉花茶制作历史,并在审评中心品鉴了不同品级的茉莉花茶,感受“九窨”工艺的精妙;期间队员们与企业深入交流,体会制茶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实践队进一步探访三坊七巷中的茶厂门店,调研茉莉花茶市场现状,并通过抖音直播推广相关文创产品,250多位网友在线围观,1万多次点赞刷屏,让福州茉莉香飘进了更多屏幕。旋即,团队参观茉莉花文化体验馆,了解窨制工艺,感悟匠心传承,助力讲好茉莉花茶产业故事,弘扬中华茶文化。

图为 实践队于品鉴中心品茶并与工作人员沟通交流

图为 实践队于福建省福州茶厂门口合影

非遗制茶代相传,茉莉花开探民声

实践队探访了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工作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倪昌谋现场展示“九窨”工艺的醒花秘诀 —— 原来每一片茉莉花瓣的“苏醒”,都藏着老匠人与时节较劲的智慧。午后,实践队来到金鸡山公园茉莉花文化馆,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游客对茉莉花茶产品及文创设计的建议,并发放宣传手册,让茉莉花茶文化在互动中焕发生机。

图为 倪昌谋大师现场展示“九窨”工艺

笔墨纵横绘丹青,“茉莉”“文创”两相系

实践队为探索传统美学,接连走访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福州市美术馆。在非遗馆,队员们通过脱胎漆器、软木画等传统工艺,深入了解福州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随后在美术馆"廉洁书画巡回展"中,俞晨圣老师带领队员们体验了电子书法绘画板等创新展示方式,并且现场书写"茉莉"二字,于科技中感受传统艺术的现代魅力。并前往三坊七巷文创街区进行市场调研,队员们重点研究了多种文创载体的表现形式,为后续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茉莉花文创IP积累经验。

图为 实践队于展中了解传统工艺历史发展

在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中,队员们从茉莉花茶文化传承到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通过实地考察、科普宣传和互动体验,宣传福州茉莉花茶非遗文化,开辟“花、茶、文化”三维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产业注入新活力。实践队用脚步丈量茉莉茶香的轨迹,让“福州茉莉”不仅是一杯茶,更是一份能被看见、能被带走、能被传承的文化记忆,助力这一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让中华文脉在当代得以延续。

文字 | 陈哲 郑雯溱 梁译心

供图 | 吕喆 胡艺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