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青衿探古傩 非遗焕新章——赣东学院学子探寻南丰古傩非遗密码

2025-07-08 12:32 来源:中教网    阅读 150
5
分享

在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的时代交响中,赣东学院“经”彩承韵实践队奏响青春乐章。7月6日,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奔赴南丰县白舍镇上甘村,以脚步丈量千年傩文化,用青春笔触书写非遗传承新篇,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对话傩舞传人,传承千年薪火

傩舞,是中原巫文化在南丰大地孕育出的艺术明珠,以面具为灵、舞步为魂,将先民驱邪纳吉的祈愿化作灵动的文化符号。踏入上甘村,实践队员们循着傩舞的古老韵律,聆听老师讲述傩舞从远古走来的传奇故事,感受其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深厚底蕴。

在与南丰傩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甘永福的对话中,傩舞文化的神秘面纱徐徐揭开。甘永福手持上甘傩舞手册,深情讲述:“傩舞不仅是舞蹈,更是祖辈传递祝福、守护安宁的方式,承载着家族记忆与文化根脉。”谈及传承困境,老人眼中难掩忧虑:“傩舞学习门槛高,年轻人多选择外出,让这门古老技艺面临失传危机。”这份沉重的嘱托,让队员们深感责任在肩,坚定了守护非遗的决心。

甘坊村将南丰傩舞纳入小学兴趣课程,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生通过辨识傩面具、学习基础舞步、参与团队表演等形式接触傩文化。课程分层次设计,低年级侧重历史认知,高年级强化实践体验。甘永福表示,此举既解决传承断层问题,又激发青少年文化认同。

晚间,甘永福与当地学习傩舞的小朋友化身“双师”,向实践队员们传授傩舞技艺。从古朴的祭祀步伐,到极具表现力的傩面神态,两位老师耐心纠正队员们的动作。在一招一式的教学互动下,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傩文化“以面通神”的千年传承。

探秘面具雕琢,解码匠心传承

次日,实践队走进南丰傩文化展示馆,探寻傩面具雕刻的千年密码。据了解,南丰傩面具雕刻始于汉代,历经唐宋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延续至今。其雕刻技艺以古朴大气、造型传神、工艺精湛著称,面具类型丰富多样,有神兽交融的奇幻造型,有人物肖像的细腻刻画,也有动物人格化的妙趣呈现,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在采访制傩面具制作传承人罗春明时,傩面具制作的繁复工艺令人惊叹。从选料、下坯到粗雕、精雕,再到刮灰、上色,20多道工序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疏忽。雕刻师傅们用刻刀在木料上精心雕琢,从勾勒轮廓到雕琢五官,赋予面具鲜活的生命;打磨时,一遍遍细致处理,直至面具表面光洁如镜,尽显匠人匠心。

青春赋能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如今,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觉醒,南丰傩面具雕刻这一古老技艺迎来新生。它不仅是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更是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历史符号,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的光彩,向世界展示着江西抚州南丰独特的文化魅力。

赣东学院“经”彩承韵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文化传播等方式,为南丰傩文化注入青春活力。他们用脚步丈量非遗传承之路,用行动践行青年使命,让古老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这场文化探寻之旅,不仅是对非遗的致敬,更是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守护文化根脉的生动实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