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小学频道 > 小学动态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观桥小学六年级举办“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主题辩论会 思辨碰撞共探成长新议题

2025-04-24 15:09 来源:中教网    阅读 3.7千
188
分享

中教网4月24日讯"辨是非曲直,论古今中外",思辨精神是新时代少年的成长必修课。4月21日上午,观桥小学六年级一班教室上演了一场"思维交锋"——以"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主题的辩论会火热开启,师生共赴一场关于科技与成长的深度对话。

一、唇枪舌剑展风采 正反观点交锋激烈

正方辩手以"科技赋能成长"为核心论点,紧扣手机的工具属性展开论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类APP如移动的知识宝库,在线课程打破时空限制,电子词典成为指尖的"无声老师",让知识获取"触手可及"。他们特别提到,手机为留守儿童架起"云端亲情桥",让家校沟通"零时差",用数据印证"合理使用手机可成为成长助力"。

反方辩手则以"守护成长底线"为切入点,援引"玩物丧志"的古训敲响警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手机中的娱乐内容如"电子鸦片",对自制力尚弱的小学生具有极强迷惑性。数据显示,超60%小学生日均使用手机超1.5小时,其中78%用于非学习用途。他们警示,网络信息"泥沙俱下",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少年犹如"在迷雾中航行",亟需灯塔指引。

二、师者点拨明方向 辩证思维引深思

辩论环节高潮迭起,教师点评成为"画龙点睛"之笔。班主任李老师肯定双方"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同时精准指出辩论短板:"反驳需直击靶心,论证当如抽丝剥茧。"她以"大禹治水,疏堵结合"为喻,提出教育智慧:"手机非洪水猛兽,关键在'导'不在'禁'。"

在总结陈词中,教导主任王老师从发展心理学视角深入剖析:"少年恰似破土新苗,需阳光雨露,也需修枝固本。"她呼吁家校构建"三维防护网"——学校制定《手机使用公约》,家长践行"亲子陪伴替代屏幕陪伴",学生培养"信息节食"自律力,让科技成为"带枷锁的舞者"。

三、思辨之火照成长 实践探索启新程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辩论会,既是"舌战群儒"的竞技场,更是"启智润心"的成长课。六年级学生张语桐感慨:"原来手机是'双刃剑',用好了是翅膀,用歪了是锁链。"家长代表陈女士通过线上连线点赞:"这样的辩论胜过千次说教,让孩子在思辨中学会选择。"

据悉,该校将以此为契机推出"科技伴成长"系列活动:开设"信息素养"校本课程,举办"无手机日"实践活动,建立"家校协同监管平台"。正如校长在活动结语中所说:"在数字化浪潮中,我们既要培养'弄潮儿'的勇气,更要铸就'定海神针'的定力。"

当"小屏幕"遇上"大成长",辩论会的价值早已超越输赢。它让教育者看见科技时代的成长新命题,让少年在思辨中学会与工具对话、与时代相处。正如哲人所言:"世界上最可贵的不是'非黑即白'的武断,而是'执两用中'的智慧。"观桥小学的这场思辨之旅,正是用智慧之光,为少年成长照亮一条"科技向善"的前行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