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小学频道 > 小学动态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踏寻红色印记 厚植少年梦想——宝虹小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红色研学之旅

2025-04-15 14:04 来源:中教网 上海市宝山区宝虹小学    阅读 1.7万
672
分享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大思政主题下育人的创新路径,2025年4月9日,我校少先队员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前往李白烈士故居、左联旧址纪念馆以及“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生平展示厅进行参观。

走进李白故居,仿佛踏入了历史的长河。同学们凝视着那些陈旧却珍贵的物件,静静聆听李白烈士为了革命事业,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那一部部发报机,仿佛仍在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诉说着当年的惊心动魄,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

随后,我们来到左联旧址纪念馆,这里是进步文化的摇篮。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关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历史的介绍,感受着文学的力量和先辈们为追求真理、传播进步思想所付出的努力。那些激昂的文字、热血的呐喊,跨越时空,点燃了队员们心中对文学和正义的热爱之火。

抵达“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生平展示厅,一场庄严肃穆的仪式在这里展开。虹口区少先队总辅导员金浩良老师亲临现场,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词。“小红星”讲解员为大家讲解小萝卜头的故事,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小萝卜头”鲜活的革命故事,队员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烈士伟大的革命精神。
​​​​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队员们齐唱队歌,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蓬勃朝气与坚定信念。我们庄重行队礼,向革命先烈致敬,并高高举起右手郑重宣誓,许下继承红色基因、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诺言。随后,队员代表为小萝卜头烈士雕像系上鲜艳的红领巾,那一抹红,在阳光下格外夺目,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
​​​​​​​   研学之旅圆满收官,但红色精神的回响却在队员们心间久久激荡。活动结束后,队员们难掩内心澎湃,纷纷伏案提笔,将一路的所感所悟倾洒于纸面之上,用文字记录下这段难忘经历中的深刻触动。

五2班 郭艺阳:
今天我参观了小萝卜头纪念馆,回去后久久不能忘怀。踏入馆内,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感便笼罩了我。小萝卜头在那般年幼之时,就深陷暗无天日的牢房,遭受敌人的残酷欺压。然而,即便身处绝境,他也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始终坚强不屈。参观结束后,我怀着崇敬之情,为小萝卜头献上了一束鲜花,以此寄托我对他深深的敬意。小萝卜头的英勇事迹深深触动了我,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勇前行 。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让英雄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五1班 金睿琪:
今天,我跟着老师来到虹口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了解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成立大会原址,鲁迅、矛盾、郭沫若等都在这里发表过演讲。他们在文化界以笔为枪,粉碎了文化围剿,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就算有国民党采取残酷压迫的政策,他们还是顽强抗争,在黑暗的岁月里,用生命写下了这些血色篇章,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先烈们写下了灿烂的篇章,为我们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建设美好的新中国献出一份力量。

五4班 龚梓峻:
“滴滴滴,滴滴滴……”这几十年前的电报声在这个小房间中发出。李白,原名李华书,1910年出生,在1949年被捕,牺牲时年仅39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发电报。就在小巷子中,他发出了无数次的信号,在上海与延安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当我离开故居时,又听见了那串熟悉的电报声。这次,我读懂了声音里的坚定与温柔:坚定是对信仰的忠诚,温柔是对未来的期许。摸着胸前的红领巾,我忽然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正是无数个“李白叔叔”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好好学习,让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

五3班 黄宸熙:
走进纪念馆,我的脚步变轻了。展柜里,宋振中烈士那支生锈的小刀,刻着他渴望自由的痕迹;监狱墙上歪歪扭扭的“上学”二字,刺痛了我的心。他才八岁,却用削尖的树枝当笔,用草纸当本子,在黑暗中偷偷学习,还给大人传递情报。站在他蜷缩睡觉的“床”前,我的手心止不住地发凉——那只是一块破木板啊!可他的眼神雕像却那么坚定,像星星一样亮。再想想自己,今天的教室那么明亮,书本那么崭新,我却曾抱怨学习太苦,实在是不太应该了!小萝卜头,我会记住你的故事,让心里的“光”永不熄灭!

五4班 陈奕涵:
推开爬满爬山虎的木门,我第一次见到了李白爷爷的“战场”—— 一台布满划痕的旧电报机静静躺在展柜里。他原名李华初,出身贫苦,为了当电报员,在豆油灯下一个月硬背 200 多个单词,手指磨出血泡也不放弃。阁楼照片里,他穿补丁衣服伏在桌前发报的样子,让我想起自己背单词时的偷懒。讲解员说,他在上海冒着生命危险工作,被捕前一刻还在发电报,喊着“电台重于生命”。他牺牲时才 39 岁,却用电波架起了延安与上海的桥梁。走出故居,阳光暖暖的。我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决心像李白爷爷一样,不怕困难,做个有志气的少年。
​​​​​​​
​​​​​​​   此次研学是我校与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共建项目,对宝虹学子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成长洗礼。队员们通过实地学习,在心中种下爱国、奉献、勇敢的种子。今后也将继续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家校社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