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22日讯(通讯员 肖梦雨 曾佳瑶)“你们明年还会来吗?”“会的!不止明年,以后每年我们都会来。”这是去年,实践队员与小天使幼儿园小朋友的约定。应时代之召,展青年担当,今年,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情暖童心•点燃科技梦”社会实践队前往古蔺县二郎镇小天使幼儿园赴约,开展为期7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筑梦启航,润泽童心,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大舞台上贡献青年力量。
图为“情暖童心•点燃科技梦”社会实践队合照 曹顺磊摄
坚定信念 砥砺前行
“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上,实践队员齐上这堂大课,坚定为助力帮扶留守儿童贡献青年力量的信念。
据悉,“情暖童心•点燃科技梦”团队从2018年开始帮扶小天使幼儿园以来,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报名人数已有800余人,赴山区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志愿者126人,带队教师18人,服务留守儿童5800余人次。6年时间累计通过中青网等网络平台发表文章100余篇,视频资料100余条,开展实践项目活动分享20余场,让更多的人得以真正关注到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同时也对志愿服务项目报以极大的认可。
项目实施中加强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各大新媒体平台以及当地媒体做好网络宣传工作,有效扩大项目影响力。项目立项至今已在中国青年网、川南网、泸州日报等多个省市区级网页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进行宣传,累计在10余个平台被报道300余次,已成为周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助力成长 沁润童心
为了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实践队员提前一天到达幼儿园,进行打扫与消毒,为良好的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课程结束之时,实践队员根据课程完成率与小朋友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确保下一堂课的完美(顺利)进行。从破冰行动到趣味运动会,实践队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设置对应的课程,保证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参与其中。
“科学繁星,点亮童梦”科技教育活动以创新的方式,将科技知识转化为互动体验,让小朋友们直观地了解到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以‘漆’绘中华,以‘扇’扬风雅,实践队员带领小朋友们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漂漆”的魅力。
课内,团队通过引进科技与非遗,结合小游戏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热情;课外,关心小朋友们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助力社交能力的养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全面推动小朋友们的健康成长。在美育教学中,实践队员鼓励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创造作品,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在趣味课堂上,实践队员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小朋友们讲解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红色革命知识、航天历史的科普进一步推动童心向党以及激发小朋友们爱国情怀。在户外素质训练拓展活动中,小朋友们在实践队员的鼓励下,勇敢地挑战自我,展现出坚韧和勇敢的一面。
图为小朋友科技手工作品成果展示 曹顺磊摄
图为小朋友体验漆扇文化合影 曹顺磊摄
图为社会实践队与小天使幼儿园全体人员合照 曹顺磊摄
情暖童心 扶爱助残
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多孩子是老人送至学校,父母迫于住房、孩子读书的压力外出务工。授课与游戏过程中,部分孩子不参与也不说话,实践队员与园长和老师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或者父(母亲)重建家庭,大多孩子不爱与人沟通交流,性格孤僻、心里敏感、缺乏关爱。实践队员就所在的问题与老师以及家长进行了深入了解。
授课之余,实践队员们深入村庄,进行了详细的走访和调研,深入了解一位“特殊”小朋友的家庭状况、心理需求。雷姝婷(化名),小时候因生病而患脑瘫行动不便,但她依然坚强乐观。实践队员们与她聊天、为她唱歌,她虽无法正常说话附和,但她用眼睛记住了每一个人。
图为实践队员迎接小朋友上学 曹顺磊摄
图为实践队员看望“特殊”小朋友 曹顺磊摄
三下乡间 爱满复陶
7天的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支教活动为小朋友们带去物质上的帮助,也在精神上鼓舞了他们,给予了心灵上的陪伴,给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实践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三下乡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感受到小朋友们的纯真,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坚韧,在付出中收获成长,在奉献中领悟责任。三下乡,爱满复陶,实践队员将用青春与责任续写未完结的故事。万里路遥,赓续前行,在奋斗中书写青春最美的华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挺膺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