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木版年画古艺探寻,当代传承实践出新——山东财经大学“承古探美”青岛分队调研宣讲纪实

2024-08-20 15:40 来源:中教网  牛筱超   阅读 1.4万
437
分享

中教网8月20日讯(通讯员 牛筱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青岛非遗木版年画是山东省的传统民俗艺术,始于清道光年间,至光绪初年逐渐成熟,它色彩鲜艳、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流畅,在诸种木版年画中独树一帜。青岛木版年画根植于民间,集中了人民群众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胶东地区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为深入了解青岛木版年画传承和发展现状,剖析目前木版年画在宣传、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助力非遗美育创新发展,山东财经大学非遗美育调研宣讲团队-青岛分队于7月6日前往青岛市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并在7月下旬走进社区、教育机构等场所展开宣讲。

图为团队成员于青岛市博物馆开展调研

木版风华,寻古访今

7月6日,团队成员来到了青岛市博物馆《乡间画记——馆藏山东民间木版年画艺术陈列》展馆开展调研。馆内陈列着百余件老印版、老年画,馆藏的年画按照内容被划分为“拜神祈福”“戏出传说”“民生写真”“花鸟山水”四个单元。展馆内负责讲解的志愿者为团队成员进行了讲解。通过参观和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每幅年画的故事寓意、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以及胶东地区春节贴年画的习俗。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从一幅幅年画中感受到了胶东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感受到了木版年画传承人的巧手匠心。

 

图为团队成员在青岛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馆调研

团队成员就地对博物馆负责木版年画的专业人员进行了采访,在对话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了目前博物馆美育的形式和途径及其所面临的瓶颈,积累了大量有关木版年画宣传、推广方面的一线实践经验,这为团队后期的宣讲提供的指导。此外,团队成员还对馆内游客展开了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木版年画的认识程度,倾听其关于木版年画传承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对馆内游客进行调查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博物馆二楼的体验厅亲自动手尝试了拓印木版年画。在体验中,团队成员认识到,想要拓印木版年画绝非易事,在拓印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把握颜料的色彩和印刷的力度。拓印作为木版年画制作过程中最简单的环节,都在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普通人掌握,这让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加强木版年画保护和传承,要积极培养传承人,只有保持和扩大传承人队伍,保护和传递传承人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才能让木版年画在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愈加枝繁叶茂。

年画古韵,今朝传扬

7月18日和7月30日,团队成员分别来到了青岛市市北区同兴路街道和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快乐辅导教育中心展开宣讲。按照期间调研的成果,团队成员在课程设置上着重注意情境生活化、内容故事化、形式互动化,透过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故事、生动有趣的互动环节吸引人们的兴趣。通过宣讲,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青岛木版年画,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也使团队成员倍感骄傲。

图为团队成员宣讲纪实

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不是木版年画本身没有魅力,而是我们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深度地去挖掘”,青岛市博物馆负责木版年画部分的专业人员这样说。

图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讲解木版年画

在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人们对于青岛木版年画的兴趣和认知都普遍不足,这表明青岛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是存在困境的。团队成员从博物馆负责木版年画部分的专业人员那里得知,木版年画的制作需要选取纹理细密、质地均匀的梨木、枣木,将画好的画稿反贴在木板上,再使用刻刀把画稿上的图案轮廓、线条、色块等部分一点点地刻出来,雕刻技艺要求严格、制作周期相对较长,制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与日益萎缩的年画市场严重不对等,这是目前木版年画的在传承和发展过程面临的主要困境。她指出,接稳传好青岛木版年画的接力棒,要激发青少年对非遗的了解、认同和热情,只要我们肯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年轻一代是能够被木版年画的魅力所打动的。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博物馆工作人员

面对木版年画目前宣传、推广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和问题,团队成员认为,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发力。

内容上,宣传、推广木版年画所选取的材料最好是形象的、生动的,摒弃掉概念化、理论化的东西,与其去灌输一些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题材内容分类等,不如把一幅幅作品摆在人们的面前,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讲解,让人们对于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形成直接的、感性的认知,这样人们也会对木版年画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在形式上,“讲一万遍不如亲身体验一遍”,宣传、推广木版年画,不仅要“进学校”“进社区”,更重要的是要“进生活”,把重心转移到生活当中去,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可以通过“贴年画”的民俗活动,联接起艺术和生活,使人们在“辞旧迎新”切身氛围中感受到木版年画中的“艺术美”“灵魂美”。

传承、发展和推广木版年画,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包括青岛木版年画在内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还是有着很大的发掘价值,只是宣传内容和传播形式还需要进行一些创新。非遗美育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