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青衿知行团于河北阜平开启红色文化研学之旅

2024-08-01 11:12 来源:中教网  徐昊   阅读 7.3万
分享

中教网8月1日讯(通讯员 荆晶 徐昊 李春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024年7月,为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青衿知行团在共青团阜平县委、阜平县教育和体育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开展了一场别具意义的红色研学之旅。

阜平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阜平作为晋察冀首府,是晋察冀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与承载地,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理想。青衿知行团成员怀着对历史的追忆,对英烈的崇敬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先后走访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国防军事小镇、马兰村、顾家台村、骆驼湾村等地。

1、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重温红色记忆 弘扬革命精神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坐落于城南庄镇城南庄村,是阜平县闪亮的红色地标,浓缩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的苦难与辉煌。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青衿知行团成员走进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旧居,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老一辈革命领导人艰苦朴素、大公无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翔实的图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前驻足凝视,去寻访那波澜壮阔的红色印记,去缅怀晋察冀边区军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去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英烈精神。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深受革命前辈伟大牺牲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鼓舞,要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以家国情怀谱写青春之华章。

2、国防军事小镇:厚植爱国情怀 砥砺强国之志

国防军事小镇位于阜平县北果园镇店防村,处于太行山脉的怀抱之中,这里集红色文化体验、军事装备展示、军事拓展体验、军事文化培训、装备模拟体验等项目为一体,依托国防动员部提供的武器装备资源,成为国防教育与军事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青衿知行团的成员亲手触摸了各式各样的退役军事装备,亲身体验了爆瓶机、火箭筒射击及精准射击等军事项目。此次国防教育研学活动,加深了大家对国防的理解,激发了大家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的热情,强化了大家的忧患意识、国家安全意识与珍视和平的意识,增强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青衿知行团成员纷纷表示,自己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更加务实的作风,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安宁贡献力量。

3、马兰村: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使命担当

马兰村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地处太行山深处,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著名的红村,有着悠久的红色革命历史。它既是《晋察冀日报》报社的旧址,也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人民新闻家邓拓及其长女邓小岚都深情地眷恋着这片土地,父亲邓拓以笔为戎,创造了中国新闻史上的神话,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女儿邓小岚赓续了父辈的红色血脉,用音乐践行着父辈的理想追求。

在马兰村村支书梁林江的带领下,青衿知行团前往《晋察冀日报》报社旧址参观,并在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向誓死守卫《晋察冀日报》社的先辈们致敬默哀。《晋察冀日报》前身是《抗敌报》,作为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的机关报,是飘扬在华北敌后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邓拓带领报社全体人员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一边办报、一边战斗,坚持游击办报,书写了“八匹骡子办报纸,三千字里著文章”的传奇。1943年深秋的一天,日寇进犯马兰,妄图彻底摧毁《晋察冀日报》,他们不知道的是,报社早已在群众掩护下安全转移。面对日寇刺刀、毒打、烟熏火燎的百般折磨,乡亲们一直拒绝回答报社的去向,他们用眼神相互鼓励着:绝不能出卖报社,绝不能出卖革命同志。最终,穷凶极恶、恼羞成怒的敌人一连残杀了19位老乡。后邓拓以“马兰村”的谐音自取笔名“马南邨”,其中就包含对这段悲壮历史的纪念。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是《晋察冀日报》社的老同志们于2004年捐款建成的,就是为了铭记这19位老乡的英雄壮举。当时,是邓拓的女儿邓小岚主动承担起为“马兰惨案”遇害者修建纪念碑的筹建工作。

也正是从2004年起,邓小岚开始不停奔波于北京与马兰村之间,在马兰村义务帮扶支教,启蒙儿童音乐教育,18年来风雨无阻。梁书记向青衿知行团成员深情讲述了邓小岚老师的光荣事迹。邓小岚攒下来的退休金,大部分都用于帮助建设马兰村——翻修教室、修建校舍、设计建造音乐城堡,筹资建设月亮舞台。村支书梁林江向大家介绍说:“之前学校的四间屋子都是十分破旧的。2004年的时候,邓小岚老师自己凑了四万多块钱,给学校建了四间新房子,2006年的时候,成立了马兰小乐队。”走进音乐教室,两块展览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上面写满了马兰花合唱团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梁书记向大家一一进行了介绍说明,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感激。最后,他动情地说:“邓小岚老师为孩子们、为这个村做得太多了。”

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是奋进的颜色,是不屈精神的颜色,是马兰村的底色。马兰村这座红色的村庄留下了先辈的红色足迹,也留下了他们的眷恋与未竟的心愿。邓小岚老师作为革命先辈的后代,倾尽全部生命力传承红色基因,又将红色基因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活动结束后,青衿知行团成员纷纷表示,从马兰村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与邓小岚老师的感人事迹中汲取了奋进力量,下一步要大力学习与弘扬革命先辈不怕牺牲、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以及邓小岚老师勇于担当,不畏困难、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践行使命担当。

4、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传承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阜平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等局限,阜平长期陷于贫困之中。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平县,走进骆驼湾村与顾家台村这两个特困村访贫问苦,与大家共谋脱贫之策,并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自此,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高质量脱贫再到迈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如今,青衿知行团的成员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再次走进骆驼湾村与顾家台村,惊喜地发现曾经的特困村如今旧貌换新颜:一座座民居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路宽敞平坦、四通八达;骆驼湾村口“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八个大字分外耀眼,顾家台村口“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标语振奋人心。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村村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各类特色产业的逐渐兴起、乡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无不展现着革命老区贫困村华丽而又壮美的蝶变。

漫步于美丽骆驼湾,幸福顾家台,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红与绿在这里交汇成脱贫攻坚的一抹亮色。青衿知行团成员们了解到,下一步,两村将继续推行“红色旅游+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并以此为基底,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不断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不断拓展生态旅游等业态,让多业态融合发展成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青衿知行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红色文化研学之旅意义非凡,希望以后能多多开展参与。在这次“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大家走进革命故址,聆听红色故事,穿越历史时空,见证旧村蝶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受到红色文化的滋养,激发了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之中的决心与信心,将勇担历史与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