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山水幼儿园 张虹
由于工作调动我被安排到一所办园不久的幼儿园,和教师磨合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些教师工作主动性不强,存在“躺平式”现象。面对这样的群体我该怎样唤醒教师职业内驱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园风园貌,和园所发展的脚步“同频共振”,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我结合内驱力唤醒的关键要素,让教师在职业认同中明确发展方向,在合理化机制中产生驱动效应,在专业提升中形成职业自信,从而体验到工作的幸福和对成长的渴望。
一、驱志:树立教育之志,共筑美好愿景
内驱力最初是源于对做这件事情内心的喜欢和热爱,但事实上不乏一些教师只是把工作视作谋生的职业而已。因此,教师有必要立足于精神价值的高度,坚守教育信仰,树立积极向上的“教育之志”是关键。
1.畅未来,上下一心
作为新任园长如何在短时期内树立幼儿园发展愿景,形成办园思想文化,是我上任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但幼儿园的发展愿景并不是园长一个人所期望的,而是全体教师要达成共识。前期,我们召集不同层级的教师对园所自身特点和现状进行盘点,对期望打造怎样的幼儿园畅所欲言。全体教师以主人翁的身份共同参与,不仅使大家对团队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且还会主动去思考自己在团队中应该怎样立足,如何贡献。
2.强思想,价值引领
当教师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时,对工作的态度和状态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弘扬师德放在首位。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红色教育观影活动等,培育教师的家国情怀;通过“善美教师”评选表彰、事迹宣传等,激发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通过“爱的故事”分享会,在分享关爱幼儿故事中,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通过价值引领、心灵浸润,进而实现教师行动的自觉,幼儿园逐渐形成积极向上、温馨有爱的人文环境。
3.立目标,激发斗志
设定明确、具体目标是激发内驱力的重要步骤,为此,我们给教师绘制了“2-5-X”的成长发展轴,不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关键时间节点,“2”即表示2年内要成为家长认可的“适应型”教师,“5”即表示5年内要成为一定教学特长的“胜任型”教师,“X”即5年以上成为出成绩的“骨干型”教师。每位教师剖析自身现状制定发展规划。学期末,教师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小结反思,我们对每一位教师的目标达成和存在不足进行书面反馈。
二、驱制:建立合理机制,共创高效团队
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让教师个体与环境交互中产生具有驱动效应的管理机制,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1.链式清单,厘清头绪
为了让每一阶段工作重点及时跟进落实,每月我们有园级层面的工作计划表,年级组长则根据园级工作重点梳理年级组工作清单。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当教师面临困惑时,我们不仅给予针对性指导,还会提供一些优秀案例让教师模仿并逐步内化。对于能力一般且执行力不强的教师,我们加大跟进指导力度,并以鼓励性语言不断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和行动力。
2.考核评估,自我约束
内驱力不仅包括自我驱动,同时也需要外力的驱动让教师进行自我约束。我们以“工作业绩评价表”对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实践能力、学习反思能力等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不同评价内容,通过家长、同伴、幼儿等多元评价主体采取不同评价方法,对不同阶教师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在肯定教师付出的同时,让教师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驱智:增进教育智慧,共享成长快乐
大家都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高级别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让教师体验到成功获得满足和快乐。
1.挖掘优势,建立自信
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长,为她们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如擅长美术的教师,委以环创组长的重任;视频制作高手,则成为宣传组核心成员;擅长家园沟通的教师,给她们机会分享宝贵经验等。由于人尽其才,各展其能,让不同教师找到了自信,点燃了持续成长的光芒。
2.分层培训,按需获取
学期初,下发调查问卷,梳理教师成长需求和困惑问题,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满足不同阶梯教师的发展需求。如,新手组教师开展“家园沟通艺术”专题学习;教研组长重点提高她们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对于5年以上教师要求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多承担中心发言人的角色等。供需补缺,真正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3.搭建平台,展示风采
平台展示不仅是教师能力发展动态的可视化呈现,更是不断激发教师超越自我的助推器。如“哇时刻”视频展,教师将日常积累的游戏素材制作成完整的视频,园方审核后进行“视频号”推送;又如课程故事分享会、教学活动展示等。每一次平台展示,教师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集体智慧的凝聚,有时是园骨干教师助力,有时是年级组长带领,有时是园管理层指导。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同时也不断获得了成长的快乐。
教育的价值体现在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快乐,而园长的价值体现在让每一个教师获得工作的快乐,让她们始终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对未来充满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