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树树寒无色,红梅朵朵绽枝头”。1月31日下午,绵阳市涪城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书法研修活动在涪城图书馆二楼举行,活动邀请绵阳市涪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勇先生做书法专题讲座。这次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谢首勇老师主持,导师兰兴华女士和工作室部分成员参与。
研修活动开始,谢首勇老师开宗明义,简明扼要地分享了举办这次书法研修活动的意义:第一,书法已正式列入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而这个标准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坚守的规范;第二,拓展语文老师的视野,学习一些书法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习书法;第三,提高语文老师的人文修养,书法是个人修养的很好方式之一,以便于培养语文人儒雅的精神气质。
紧接着,绵阳市涪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勇先生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首先,张勇老师告诉我们毛笔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瑰宝之一,是艺术中的艺术,是书法家精神世界的写照。接着,张老师翻开一件件作品,如数家珍地为我们讲述了书法的演变和发展。从陶器上的线条到甲骨文,从青铜铭文到泰山石刻,从小篆到汉隶,从王義之到颜柳欧褚,苏黄米蔡,赵孟頫,文征明,傅山。
张老师的讲解,让我们看到中国书法经历的从古拙到均衡再到疏放的演变过程,让大家对中国书法的全貌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丰富了老师们的书法专业知识。讲座过后,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老师们兴致勃勃,纷纷提笔蘸墨,一笔一划,用心揣摩。张老师一一为大家指点后指出,对于初学者,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也是最佳途径。
然后,大家驱车来到绵阳市博物馆一楼欣赏了绵阳市博物馆和太原博物馆联合展出的傅山书法作品展,展厅篆刻尺幅摆件琳琅满目,还有不少傅山真迹,走进展厅,犹如走进艺术的殿堂,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张老师带领我们参观并详尽地为我们讲解。
傅山的大多数作品非常有气势,宋代以前,书法属于摆件,摆在桌子上欣赏比较小巧。宋朝以后,书法作品挂件居多,傅山的作品,一组作品常常由多幅挂件构成,高度甚至超过三米。置身展厅,心生震撼,总是疑惑如此高端大气的作品,曾悬挂在谁家的大厅。
傅山是书法的集大成者,从真书的洒脱灵动到行草的气势磅礴,从汉隶秦篆的古朴雄浑,到山水之间潇洒飘逸无不炉火纯青。张老师带领我们在一幅真迹前停留了很久,这幅作品由十幅三米高的条幅构成,在同一组作品里,将篆隶楷行草恣意挥洒,却又完美统一,这在书法史上实属罕见。
张老师还告诉我们,欣赏书法要知人论世。傅山的一生犹如百科全书,除书法外,还对国画,医学,经史子集,篆刻,金石……造诣颇高。他终身不愿降清,明亡后隐入江湖。他是妙手回春的大宁堂主,遍览百家的学海巨匠,坚定不移的爱国志士,更是自在无为的当世老庄。因此,他的精神风貌必然给他的书法打上鲜明的烙印,形成他独有的风格。
其中还有一幅字让我们驻足,这是他留给世间的绝笔!傅山一生跌宕坎坷,青年丧妻,中年亡国,老年丧子。78岁这年,爱子傅眉先他而去,这对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来说是何等打击,于是盛衰之慨,别离之悲,生命荣枯尽付笔端。于是笔走龙蛇,凝视这狂放而又奇崛的笔划,似乎可以洞见老人内心痛苦与挣扎。
“无为天地一浊翁,至今犹是醉霜红”。驻足在傅山半身石刻像前,面对这位仙风道骨的老人,他面容清矍,目光坚定而和善!斯人虽去400余载却带给我们长长的思考和深深敬意!
书法是“纸上太极”,练字可以正心养气,怡情健体。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触摸屏主宰书写的时代,书法艺术似乎正在逐渐被遗忘!那么,重拾国粹,延续瑰宝将在不久的将来!因为,书法艺术承载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质,鉴赏书法,感知书法家人品和书品,是陶冶,也是传承!(孙红梅)
2024年1月31日星期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