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三小学新校区的劳动实践课被搬到了位于教学楼顶的“空中农场”。同学们挽起袖子化身“小菜农”,动作娴熟,干劲十足,在耕作中感受劳动的乐趣,面积不大的“空中农场”一片生机盎然。
今年暑期,出于劳动实践和课程需要,华中路第三小学在新校区施工装修时,就将新校区两处顶楼约4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开辟成“空中农场”种植园,并于国庆假期后正式投入使用,每个班都分到了一块真正的田地,由班级进行管理,种植,养护。
刚入秋时,在同学们的精心呵护,农场里播种下去的大蒜、萝卜、白菜苗已经冒出了头,长势良好。学校为了解决专业种植课程教师经验的短板,特意邀请有丰富农村种植经历的爷爷奶奶们走进校园担任劳动课程的教学顾问,协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种植。
种子种下去了,日常照顾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班级自己分配的田地里都有学生走进去拔杂草,及时给蔬菜们浇水、松土、施肥、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的身影。“这样的‘空中农场’既能实施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又能助力‘双减’,让学生们体验劳动的乐趣”,学校副校长王平表示。
如今,在华中路第三小学的“空中农场”,学生们不仅能学习种菜,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还能闻到书本上闻不到的花香,每到果蔬成熟时,还可以享受采摘的乐趣,尝到亲手制作的美食,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据了解,该校不仅仅在学校里有田地有农场,在校外新洲乡还合作成立了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也是全市率先拥有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小学,可供全校师生进行研学,观察,种植,采摘,基地平时由新洲乡进行维护,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方斌认为,通过空中农场系列种植活动,“以劳动为美”的观念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同学们既懂得了劳动的辛苦,也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更从参与劳动志愿课程服务的爷爷奶奶身上学到了奉献、友爱和互助的志愿精神。
据了解,该校下一步还将打造校园美食工作坊劳动课程,邀请厨艺精湛的家长协助开设课程。目前已经在专用教室配备了烤箱、电磁炉等烹饪设备,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就地取材,将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加工制作成美食,在品味美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体验。(撰稿人:徐嘉 各班教师供图 审稿人:方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