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写日记和作文,“的”和“地”是很难分辨的。批改学生的日记,总会发现学生用混这两个字。有没有一种办法,让三年级学生弄懂这两个字的用法,并正确使用呢?我做了一次尝试。
学习第23课《带刺的朋友》。我让学生从课文里摘抄了下列短语:
无数颗飘香的玛瑙
朦胧的月光
后院的枣树
圆乎乎的东西
散落的红枣
聪明的小东西
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诡秘地爬向老树杈
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暗暗地猜测着
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思考之后,大部分都说没有看出什么规律。
我没有急着告诉他们答案。因为我想到了一个一举双得的办法。
接下来是日记课。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互动。我读学生的日记,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判断日记中该用“的”,还是“地”。我把大大的“的”和“地”写在黑板上,每个字都足有40厘米高,30厘米宽。我开始读学生的日记。每当读到该选择“的”和“地”的地方,我就停下来,让学生举左手或右手以示判断。我说出答案后,学生每判断正确一个,就在自己的课堂笔记上记一票。几则日记读下来,70多个“的”和“地”,使得学生判断正确率越来越高。再问学生:找到规律了吗?很多学生说找到了,但是,他们不会表述。也许他们只能意不会言传吧?
轮到我出场了。我出一题:“我的身边围了几个快活( )学生。他们快活( )跟我说话。”并在黑板上写下:
快活( )学生
快活( )跟我说话
然后,我擦掉“快活”,变成:
( )学生
( )跟我说话
我问:“为什么我根本没有写完整的句子,还把‘快活’也擦掉了?”有学生回答:“因为判断这两个字用不着看前边的词语。”我说:“对。它们前面是什么一律不用考虑。只需看它们后面是什么就行了。”学生惊愕。
这时,我再让学生看看他笔记上抄写的那六个短语,分析“的”和“地”的使用规律。他们竟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懂了。我在黑板上大大的“的”和“地”后面分别写上了“名词”和“动词”。再把黑板上的两个括号填上。
我继续追问:“现在,你也许已经能够判断怎么正确使用这两个字了。有一种可能是,当你坐在学习桌前提笔写日记的时候,你又把‘的’和‘地’后面该是名词还是动词忘记了。假如发生了这种情况,你还有办法做出正确判断吗?”
学生情绪非常高涨。
刘书崭:“‘地’不是还有一个读音念地吗?“扫地”是动词,记住这个就能判断‘地’后面是动词了。”
吴延泽:“‘的’可以记成白色的勺子,“勺子”是名词,记住这个就可以判断‘的’后面是名词了。”
路文昊:“把老师的板书抄写在本子上,忘了看一看就行了。”学生们赶紧照做。
……
我也提供一个办法:临时想不起来了,打开任意一本正规书本,随意找到带有“的”和“地”的句子,立即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我在讲台上走了一遭,再出一题:“我缓缓( )走在讲台上,望着下面我最喜欢( )44个学生。”从举手的情况看,全班学生无一判断错误。
晚上又该写日记了。我让他们从今天起,尽量把“的”和“地”写正确。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写于2019年12月
作者: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周黎明
编辑: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孔辉
审核: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周黎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